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化材学院举行“行走的思政课”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展评会

编辑:梁成  预审:李古州  终审:梁齐军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数:

为总结“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成效,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9月29日晚上,化材学院举行“行走的思政课”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展评会。化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古州、团委书记梅冠东、团委副书记王霞、全体专兼职辅导员、2025级学生代表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代表参会。展评会由2024级化师专业王利同学主持。

24支社会团队代表借助精心筹备的文稿演示以及详尽的现场讲解,通过“走看讲思做”系统地呈现了各自实践项目的前期筹备情况、实践具体内容、实践所获成果以及反思总结。每一项成果皆凝聚了团队成员的智慧与辛勤付出,彰显了化材学子勇于担当责任、秉持务实与创新相融合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出新时代青年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意识以及扎实的实践技能。

以智为种,以爱为田,播撒未来梦想。“染化而迁,逐‘颍’随行”爱心支教实践团队在颍上县庙台中学开展了为期18天的支教之旅,接续肩负起化材学子矢志不渝的教育使命。“研析民生,科润皖江”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科普+”模式,以普及化学知识为核心,并行推进多种素质教育,致力于服务基层,回馈社会。其实践成果获得了多方报道,新媒体平台视频播放量超过4.5万次。“情牵留守,爱洒稚童”爱心支教团队更是深入大山腹地,将教育的光芒传递至最后一公里。

以绿为墨,以责为笔,绘就美好未来“宣州探水迹,护鳄守青川”水质分析与环境保护实验团队,以严谨实验数据展现宣城美丽河湖的生动建设,更深切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泾溪百里,‘弋’脉相承”团队则巧妙地将调研成果与环保宣讲相结合,有效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碳索未来,化育生机”实践团队关注温室气体,以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治理全球变暖贡献青春力量。

以情为暖,以安为先,共促发展惠民生。“夕阳未晚,晴风送暖”实践团队接过接力棒,持续为退休老教师提供志愿服务。此外,他们还走进养老院,以真诚的陪伴和温暖的关怀,送去细致入微的服务。“芜添加密,食探江城”和“探秘食添,守护食安”实践团队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参观“三只松鼠”等大型企业,举办食品安全宣讲等方式,守护舌尖安全。

以史为鉴,以核为砺,担当实干谱新篇。“八十载庐州红色记忆”团队创新地将红色教育对象扩展至全年龄段,既向儿童普及红色教育,又向老年人宣讲,构建了完整的红色教育生态链,实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代际间的文化沟通。“核梦初心,共铸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面向社区青少年深入宣讲“两弹一星”精神,普及核能科学知识,取得显著成效,获得社区高度评价。

李古州在总结讲话中,以“个人储能、团队聚能、实践赋能”三个关键词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与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他希望各实践队伍在汇报的基础上,要持续强化工作宣传,多方式传播活动成效;要强化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多方面传承实践经验做法;要固化实践成果,通过创新创业竞赛等多形式传递实践育人项目,助力学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据悉,化材学院高度重视“行走的思政课”2025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院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精心策划,周密部署,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通过组建多支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科技兴国等主题开展调研与帮扶,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上一篇:前一记录->化材学院专题研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下一篇:后一记录->化材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国旗下的思政课活动


对外服务
学科平台
电子资源
导航链接

地址:花津校区-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3883513   书记/院长信箱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18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HN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yayua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