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化材学院 刘子健)2025年3月24日上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吴正翠教授在花津校区2070103教室为2023级化学(师范)2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物理化学(Ⅰ)》课程示范观摩课。学院领导、教学督导组、物理化学课程群教师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示范观摩活动。
科学之思:从“卡诺循环”到“熵变规律”
本节课以“熵”为核心主题。吴正翠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总结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与卡诺循环。“为何永动机的幻想终成泡影?卡诺定理早已写下答案。”吴正翠老师轻点课件,屏幕上跃动的卡诺循环的图片,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恢弘命题具象化。随后,老师以卡诺定理的证明为切入点,将不可逆热机与可逆热机结合,推出“卡诺热机是在两个已定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效率最大的热机。”的结论。
而后便抛砖引玉,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这一问题,引入了“熵”的概念。以问题链为导向,层层推进:从热温商推导克劳修斯不等式,从熵增原理延伸至熵变计算,深入剖析“如何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这一问题以及熵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们从多尺度视角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课堂全程从复习回溯开始,以问题链驱动,通过层层设问、层层递进,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育人之道:在公式褶皱处,播种育人的麦穗
“熵变公式中的等号,是科学家毕生追求的理想国度;而教育者的使命,是在‘大于号’的现实中给学生们播种希望。”吴正翠老师轻抚黑板上的“△S≥0”,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升华为育人哲学。吴正翠老师以“熵增不可逆”类比成长规律,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课堂中,从熵变的微观解释到为人的处事准则,从科学史话升华到人生价值,吴正翠老师以多维度视角,让专业课堂成为培养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的沃土。
授课过程中,吴正翠老师绘声绘色,将“熵”的概念娓娓道来,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熟练的教学技能。督导组以及前来观摩学习的老师对本次公开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充分发挥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片人"的示范辐射效应,助力中青年教师突破思政融课瓶颈,实现教学能力进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