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学竺立哲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花津校区礼勤楼702室举行,由化材学院王素凡教授主持,化材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竺立哲教授作了题为“Automated path searching enables the fine design of selective GPCR agonists and high-fidelity gene-editing tools”的学术报告。竺教授首先指出基于对诸多生物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生物分子功能的稳定实现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进行生物分子结构稳定性的理性改造将是实现对其功能可控调节的关键挑战之一。随后竺教授介绍了课题组通过开发新型路径优化算法(TAPS),可高效稳定实现对复杂生物转变过程中最小自由能路径的快速搜索及相关机制的全面理解。利用此算法,展示了T4溶菌酶的4种不同的活化MFEP由基态到达可水解细胞壁的激活态转变机制;同时,基于所得到的具体机制,其进一步给出了双突变体及三突变体激活态稳定性明显增强更为合理的分子机制。最后竺教授表示在使用TAPS算法进行最小自由能路径搜索时,需准备目标生物分子功能实现过程前后的两个重要状态结构。如激酶的非激活态与激活态,并产生这两个状态结构转变的初始路径信息,即可利用TAPS自动完成之后的最小自由能路径搜索。会后,竺教授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
竺立哲,博士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系,彼时作为玛丽居里初级研究员,通过分子模拟手段及增强采样算法研究蛋白质受体异位效应的机理,后赴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增强采样算法同马尔可夫态模型方法的整合,并于2018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深圳市诺奖实验室)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路径搜索算法、增强采样算法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整合、结构生物信息学、蛋白与核酸相互作用、RNA/DNA干扰机制、核酸编辑工具的优化设计、膜蛋白药物特异性机制等。